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了增强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进程,省政府成立了“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并由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组成中心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1月12日,“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吉林大学举行。同时,省农委与吉林大学签定了“成立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 省农委陈巳副主任在中心成立大会上指出,我省自2006年以来,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为重大农机化实用新技术进行重点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8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5个,30个县(市、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创立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是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0)》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加大科技投入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推进我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步伐的重要举措。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继教授表示,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的农机学科是国家的重点学科,曾先后承担过两项国家863计划课题,主持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近年来开始保护性耕作机具及耕法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创立了一种东北垄作区机械化三年轮耕法保护性耕作模式,研制了秸秆根茬粉碎、免耕播种、硬茬播种、深松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具。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整合该校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领域的优势研究资源,通过省内外农业工程、农艺、生物、环境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的联合攻关与通力合作,一定能够推动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的研制、开发与改进,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与方法在吉林省内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会议由吉林省农机局成洪局长主持,中国科学院任露泉院士、吉林省科技厅张伟汉副厅长、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罗振锋副院长、吉林省科协刘东华副主席、长江学者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院长佟金教授以及省农委、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机研究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吉林大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心成立大会。
作者/出处:刘玉梅 阅读次数 [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