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领导讲话
请选择字号【 】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
2006-1-10

总结经验 把握规律
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农机专业会,主要任务就是:总结2005年农机化工作,回顾“十五”以来农机化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明确“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思路,部署2006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05年农机化工作
  
今年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保持粮食稳定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农机化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年来,我认为农机化工作在以下5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第一,切实加强农机化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农机化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
  
以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主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配套法规建设。我部与财政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与财政部联合修订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部令颁布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广东出台了企盼已久的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广西颁布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产品管理办法,宁波市出台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天津、福建、山东、陕西、新疆等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对农机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各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新闻宣传活动,加强了与重点媒体的沟通协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平台,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掀起了三次宣传农机化的高潮。特别是“三夏”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主要新闻媒体,以及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化导报、《农机科技推广》、《农机质量与监督》等专业媒体对农机化工作进行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社会反应热烈。山东、河北、安徽、湖北、江西、青岛等省(市)农机部门今年与新闻单位密切配合,抓住热点,突出重点,展示了农机化工作的新成就,扩大了农机化工作的影响,收到了非常好的舆论宣传效果。今年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机化工作关注更多、支持也更多。黑龙江、河南、贵州、湖北、江西、湖南、重庆、青海等省(市)委、省(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农机化工作分别做出了重要批示,宁夏、天津、辽宁省(区、市)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安徽、辽宁省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湖南省农机局恢复了副厅级机构规格。中国工程院今年启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重大农业专项决策咨询项目。农机化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进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战场。
  
第二,精心组织落实农机购置 补贴政策,推进了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和农机工业的振兴
  
今年中央财政购机补贴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3亿元(含农垦5000万元),实施范围从去年16个省66个县扩大到34个省(区、市、新疆兵团)500个县(场),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和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机具倾斜。在中央财政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地方各级财政安排购机补贴资金达到8亿元,是去年的两倍多。北京、上海、吉林等一些地方的有关部门参照我们购机补贴的方法,将综合开发、生产扶持、扶贫、环保等专项资金也用于补助农民购买机具,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机化的投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2004年省级财政筹措5000万元资金,对新组建的5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2005年省级农机专项投入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37亿元,农机作业合作社已发展到了258个。江苏省地方财政用于购机补贴的投入也达到了6000多万元。为了将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农机、财政部门密切配合,精心制定补贴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补贴机具部省两级选型工作,加强了对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管理。从各地的反映来看,购机补贴的操作方式得到了农民的认可,补贴资金运行制度严谨可靠,农民能够自主选择购买到称心的机具。各农机生产企业积极配合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信守承诺不涨价,保证质量,及时供货,做好“三包”服务,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补贴政策的拉动下,今年农机销售市场呈现出旺季提前、淡季不淡、持续旺销的态势。农民购机热情高涨,部分型号的大中拖、水稻栽插及收获机械出现持币待购的局面。预计全年补贴购置农机具20万台,直接受益农户数将达15万户,带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直接投入50多亿元,补贴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加快了农机工业的振兴,达到一举多得、农工共赢的效果;购机补贴政策成为近年来地方资金配套最积极、农民参与最踊跃、实施效果最好的产业补贴政策之一。
  
第三,狠抓关键农时季节的农机化生产,确保了全年粮食的稳定增产
  
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开展跨区机耕、机播、水稻机插秧、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等作业服务,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了农作物的抢收抢种进度。今年我国粮食增产近300亿斤,农机化功不可没。“三夏”期间,全国共投入各类抢收作业机械1000多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35万台,7000多个跨区机收服务队南征北战、西进东征,高峰日收获小麦达1500万亩,小麦机收水平达到了80%,为夏粮及时收获归仓做出了贡献,也为秋粮生产争得了农时。“三秋”期间,全国共投入各类作业机械1500多万台套,积极推广土壤深耕深松、小麦精播、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提高了秋冬种的科技含量,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部在网上首次开通了“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及时发布农机作业的供求信息,促进了农机跨区作业的有序流动。7个南方水稻主产省在江西召开了“长江流域水稻跨区机收协调会”,组织供需双方见面,签订了作业合同面积1000多万亩,落实了1万多台联合收割机的作业任务,提高了水稻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作业高峰季节,农业、公安、交通、石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积极做好机车转移、机手接待、机具调度、作业安排、安全检查、油料配件供应等各项组织和服务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湖北省农机部门建立了“长江三峡大坝湖北段跨区作业队水路运输转移服务站”,协调解决了进川入渝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的轮渡运输问题。福田、一拖、中收等农机生产企业出动大批服务人员和维修车辆,到主产区开展巡回技术服务、配件供应和操作培训等。许多机手反映,今年是政府各部门服务最到位,减免过路过桥费政策落实最好的一年。回良玉副总理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四,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将推行免耕留茬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防沙治沙重要措施的要求,我部今年继续在北方旱作区13个省(区、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作为农业部承诺为农民办理的15件实事之一。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达到100个,示范面积由原来的336万亩扩大到866万亩。今年我部在内蒙古召开了全国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继续组织开展了玉米免耕播种机等关键机具的试验选型工作,向社会公布了19个推荐机型。继山西、河北之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意见》。各地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力度明显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技术攻关和机制创新工作有新进展,初步确立了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赢得了各方面专家的首肯和积极评价,为大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水稻机插秧和机收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我部在黑龙江农垦召开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现场会之后,江苏、湖北、贵州、江西、湖南、上海、辽宁、广东、四川等省农机部门加快水稻机插秧的试点示范,积极推广低成本、标准化育秧技术,并利用冬闲季节提前开展技术培训,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赞誉和广大农户的欢迎。今年预计全国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942万亩,比上年增加847万亩,增长近80%。
  
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配合农业部门做好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机化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陕西、江西在推进果业生产机械化,甘肃在推进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贵州、云南在推进山区烤烟等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广西在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新疆兵团在推广应用机械化采棉技术,浙江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13个粮食主产省和部分垦区的112个县(农场)实施了优粮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中央补助投入1亿元,项目区内的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粮食生产的技术集成与标准化应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积极推进 农机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步伐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我部加强了农机鉴定法规和技术体系建设,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化。依据《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鉴定能力认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举办了农机试验鉴定办法实施工作培训班,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纳入了依法促进、依法规范的轨道。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的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共审批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1000多个,培训教员近1万人,农机驾驶培训质量得到了提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农机打假护农专项行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维修行业管理规章的制修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适应工作职能调整的要求,下大力气抓规章建设和作风转变,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管理工作,实施了拖拉机及驾驶员管理的2个部长令、2个业务规范和拖拉机号牌等5个行业标准,重新调整了农机安全监理规费。组织开展了农机监理系统的行风评议活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截止今年11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农机事故3729起,事故率、死亡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全国农机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
  
二、关于“十五”农机化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发生了重要转变、成果辉煌的时期。五年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牢牢把握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个主旋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农机化事业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回顾“十五”,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法制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机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化立法进程明显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依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明确了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条例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农机主管部门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执法主体地位。农业部先后颁布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等5个部长令、42个行业标准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目前除了西藏外,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或政府令),内容涉及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培训等方面内容,基本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是扶持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逐步建立。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购机补贴项目上升为国家“两减免三补贴”重要支农惠农政策,奠定了国家财政政策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意义巨大。“十五”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农机化扶持力度,保护性耕作等重大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施,跨区作业免交过路过桥费等税费减免措施相继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引导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注入农机化事业。另外,有关部门正加紧制定农用柴油补贴办法和实施方案,这又将是一个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三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速度加快。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加大了农业机械化关键性技术和装备研制开发的扶持,推动了农机化部分“瓶颈”环节和系统组装集成问题的解决。水稻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快速增长,低成本、标准化的水稻育秧技术开始示范推广,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日臻成熟,机具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在山东、河北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配套机具研发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全国组织实施的“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工程”、“农机大户培训工程”、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大户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手段不断完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可靠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是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不断创新,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各地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实体,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和壮大,预计2005年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专业户、农机户总数达3300万个,比“九五”期末增加了20%多。农机服务实体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些产权明晰、投资要素多元化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股份公司不断涌现。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链开始形成。在基层,以乡镇和村级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农机作业协会(公司)为纽带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五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预计2005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6.8亿千瓦,比“九五”期末增长30%。农机化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高性能、大马力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27.4万台,比“九五”期末增长68%;联合收割机47.1万台,增长74%;水稻插秧机8万台左右,增长约80%。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规模扩大
  
预计2005年累计完成机耕、机播、机收面积21.7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0.7%31.2%22.7%,比“九五”期末分别提高3.05.54.4个百分点。预计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其中10个省(市、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其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都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30%;山东、河北两省玉米机收试点深受农民欢迎,大豆、棉花、甘蔗、油菜、马铃薯、牧草生产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取得新进展,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机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效益稳步增加
  
在切实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进一步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跨区作业的范围由小麦机收向水稻机收、机插秧及玉米机收扩展,服务半径进一步外延,规模进一步扩大,作业收入稳步增长。据测算,五年来,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数量累计达到110多万台,完成作业面积9.8亿亩,增加作业收入和减少农民支出达到800多亿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日益兴旺,2005年农机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2570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0%。农机作业服务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新亮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步增大。
  
――农机工业发展提速,产销形势好转
  
2002年起,我国农机工业走出低谷,重新恢复快速增长,产销两旺,已连续3年稳定发展。农机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名优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升,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农机市场流通秩序好转,售后服务得到加强。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初步测算,200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不包括农用内燃机及配件)预计达到1300亿元,比“九五”期末提高了近一倍,农机工业成为近两年机械制造业中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
  
――农机化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农机产品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
  
入世之后,与国外政府、民间、企业展开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农机化交流与合作,世界各主要农机生产企业均在华设立合资、独资公司,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技术进步。随着农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农机技术输出和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三期东盟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承办了14个国家参加的OECD拖拉机试验工程师会议,加快了我国拖拉机试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国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预计2005年农机出口贸易达到20亿美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
  
总的来看,“十五”期间农机化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结果,更主要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机工作者、亿万农民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五年来,在“兴机富民”旗帜的感召下,全国农机化系统团结拼搏,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部农机化司与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和农机安全报社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院等有关部门积极协助,很好地发挥了农机化系统的“国家队”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回顾和总结这五年的农机化发展历程,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是必须坚持把促进“三增”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首要目标。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农机化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十五”以来,农机管理部门紧紧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等重点粮食作物,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机械化耕整、播种、收获作业,发挥了农业机械抢农时、防灾害的作用,既增加了机手的收入,又节约了农民的开支,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与“三增”结合得越紧密,农机化的作用就越突出,农机化发展就越得到重视,农机化工作就能赢得主动。
  
二是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十五”以来,我们将发展农机化工作纳入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树立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思路,借助外部有利环境和因素,不断整合系统资源,注重发挥农机管理、科研、教育、生产、流通、鉴定、推广、监理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了农机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根据各地的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和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优化东、中、西部农机化发展布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一个作物一个作物地研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发挥购机补贴等政策的导向作用,既保持农机装备总量水平的不断增长,也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增量的调整带动存量的优化,以结构的优化促进效益的增加。实践证明,统筹农机化和农村经济社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就能推动农机化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农机化发展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挥好、维护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保持市场主体合理的经济收益,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农机化发展方向,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五”以来,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市场主体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农机跨区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为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科学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市场主体“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农机化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四是必须坚持依靠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来推进农机化发展。“十五”期间,中央将扶持农机化发展纳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体系中,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将国家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为农机化创造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依法促进、依法监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初步构建了促进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实践证明,政策是关键,法律是保障,依靠政策和法规促进农机化发展,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十五”以来,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一条小规模生产经营农户实现机械化的途径,以“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逐步完善。江苏等省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双膜育秧、软盘育秧等经济型标准育秧技术,解决了高速插秧机的配套育秧技术难题,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的技术瓶颈。山西、内蒙古等省没有照搬国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旱作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实践证明,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我们必须努力创新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机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机耕道、场库棚等基础设施薄弱,还不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品种和性能还不适应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三是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也不够规范,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政府对农机化的扶持和引导的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五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迅速,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关于“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和2006年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日渐具备。中央2004年、2005年连续出台两个“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力度大大加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氛围也更加有利。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为标志,农机化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农机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后五年,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五年,也必将是农机化实现快速发展的五年。
  
科学谋划“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是当前农机化管理部门头等大事。“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机管理和服务手段,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推进四个体系建设为战略重点,逐步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设。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作为“十一五”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配套法规及地方法规建设,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和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机耕道建设、科技攻关等扶持发展政策。要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合理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布局和装备结构,扶持和加快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的发展,促进农机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规范农机流通秩序和售后服务工作,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功能。
  
二是加快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稳步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及时发布农机作业需求、产品供应、维修服务等市场信息,不断提高农机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机作业、销售、维修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利用机械、技术、资本、服务的联合,探索建立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的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重点加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优势经济作物、畜牧产品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农机企业和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的优势,凝聚和整合现有的科研力量,做到产、学、研、推相结合,优化农机科技资源,努力提高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积极吸引社会资源、鼓励国内外相关企业投入先进适用农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和融合,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增强农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入户工作,大力发展农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鉴定。建立以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为补充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功能齐全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推动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四是强化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农机化管理职能转变,综合运用政策扶持、信息引导、行政推动、法律规范等手段,加强对农机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农机管理规章、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和认证制度,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依法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和在用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调查,加强农机维修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净化农机市场,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机制。
  
同志们,2006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农业部明年将重点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实施“九大行动”,对做好农机化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为此,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完善各项配套法规。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促进法为指导,科学制定“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快促进法的配套法规建设,出台《农机质量调查办法》、《农机维修管理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颁规章,主动协助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各地要继续完善和修订地方法规,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促进法的执法调研和实施情况交流,切实落实各项农机化发展扶持措施。
  
(二)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2006年国家将继续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按照突出重点和兼顾特色的原则,继续向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倾斜,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推进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各地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要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根据补贴资金规模,科学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不搞平均主义,突出补贴重点。山东、河北省要继续搞好玉米机收机械化试点工作,甘肃、内蒙古、贵州要积极稳妥推进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试点。要继续坚持部、省两级选型制度,提前做好补贴机具的选型工作,及早发布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农机补贴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监督,及时结算拨付补贴资金。要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支持,做大地方财政补贴规模,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服务措施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补贴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国家将适时出台农用柴油补贴政策,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支持,从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方便操作、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原则出发,提出有效的农用柴油补贴机制和办法。
  (三)抓好重点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提升农机科技应用水平。
  
农业靠科技,科技靠农机。要按照农业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的要求,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2006年要重点抓好三个示范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和实践,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抓机插与机收两个环节,带动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明年要进一步完善全国水稻机械化发展规划,集中项目和补贴资金向水稻机械化倾斜,要以“抓跨区作业促机收、抓示范培训带机插”的思路,重点抓好水稻主产区的机械化栽植、收获技术的示范推广。明年要启动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与示范县建设,在19个省(区、市)50个县建立示范点,加强农机和农艺结合,降低成本,培育标准化壮秧,适应机插秧的要求。力争通过试点项目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确保成功,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需要。
  
二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保护性耕作从试验示范阶段逐步转入推广阶段,实施范围从环京津、西北风沙源区拓展到北方15省旱作区,新建67个项目示范县(场)。要由注重技术创新向技术与机制创新并重转变,逐步建立长效的示范推广机制。要加强关键机具的研发,突出抓好深松、覆盖,总结完善不同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扩大示范区的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规范项目管理,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三是继续做好优粮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2005年底国家在144个县(农场)安排1.236亿元,明年计划要继续安排228个县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任务繁重。各主产省要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加强业务工作指导,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要抓好关键农时、重点作物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要努力开拓农机作业市场,在组织好夏季跨区机收的同时,进一步组织好“春、秋”两季农机跨区作业,规范中介服务组织行为,推进地方与农垦的场县、场乡共建,扩大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要强化作业市场信息服务,进一步发挥好“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信息系统的作用。各地要进一步协调好公安、交通等部门,打造农机跨区作业的安全通道,保障农机安全有序流动。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大做强“跨区作业”这个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推进农机跨区作业的主体社会化、组织市场化、服务产业化。要组织开展农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的调研,理清在新形势下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五)加强农机质量监督,提高试验鉴定工作水平。
  
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机试验鉴定机构鉴定能力认定,实施好《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推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和投诉监督工作开展,进一步加快农机化标准的建设步伐。部省两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要按照《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改善试验鉴定手段,提高试验鉴定水平,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共同做好试验选型和推广鉴定工作。支持扩大农机产品安全认证范围,继续做好背负式植保机械的强制认证工作。
  
(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农机作业秩序。
  
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协调落实好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管理的档案交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农机监理执法人员培训,推进行风建设,完善农机监理登记信息系统,提高技术检测和装备水平。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建设,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整顿规范工作,加快审批步伐,推进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教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遵章守法意识和安全作业技能。当前要重点抓好今冬明春的农机安全生产,按照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严防和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载人载客等违章行为,减少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同志们,“十一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明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机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492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宋建武在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和典型发言材料
 宋建武副司长在“三秋”农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
 冀名峰在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张桃林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典型发言材料
 王甲云副司长在全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的讲话
 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唐仁健在2021年全国“三夏”小麦机收暨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张桃林在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在行走式节水灌溉抗旱保春播现场会上的讲话 [29174]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陈巳副主任在全省农机推广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9074]
省农委副主任陈巳在落实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8920]
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在全省春耕播种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28693]
陈巳副主任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摘要) [28434]
省政府副秘书长冯巍在全省农机秋翻整地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28183]
陈巳副主任在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8088]
王智才司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节选) [28026]
王智才司长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7799]
张天佐副司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节选) [27724]
   

江源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