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省农科院赴东丰开展保护性耕作测产 科技护航黑土丰收 |
2025-9-26 |
|
|
|
金秋九月,黑土沃野迎来丰收校验。9月25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深入东丰县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开展秋季粮食产量实测工作。省农科院研究员郑金玉亲临现场指导测产流程,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团队严格依据《东丰县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技术标准,为当地保护性耕作成效提供权威数据支撑。
在位于东丰县新巨强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基地内,测产人员采用“五点取样法”开展田间实测,依次完成地块定位、样本收割、籽粒脱粒、水分测定、重量核算等流程。“这片基地实施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从测产数据看,土壤保墒性显著提升,玉米根系扎得更深,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郑金玉研究员一边查看籽粒饱满度,一边向现场农技人员介绍,“保护性耕作不仅护住了黑土,更筑牢了增产根基。”
此次测产对象为玉米作物,重点监测不同秸秆覆盖率下的产量差异、土壤有机质变化等核心指标。作为东丰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样板田”,该基地严格遵循“多覆盖、少动土”技术要求,秸秆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符合高标准基地建设规范。“第三方测产数据将直接作为政策补助发放和技术优化的重要依据。”东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内已建立1个乡级、4个村级高标准基地,形成“科技+基地+农户”的推广格局。
东丰县自2020年启动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来,通过推广秸秆覆盖、苗期深松等技术,实现了黑土保护与粮食增产的双赢。依托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当地破解了丘陵山区秸秆覆盖种植难题,构建起“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激励机制,今年全县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已超额完成6万亩任务目标。“土好了,粮多了,这是最实在的变化。”基地负责人指着连片玉米田感慨道,实施保护性耕作后,不仅化肥用量减少,每公顷产量还能增加近千斤。
郑金玉研究员在现场指导中强调,东丰县的实践是吉林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生动缩影。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结合测产数据,针对当地丘陵地形特点优化技术方案,助力保护性耕作与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深度融合。此次测产结果显示,基地玉米亩产较传统耕作模式提升8%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实施前增长15%,为全省黑土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 “东丰经验”。
|
|
作者/出处:东丰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44] |
|
上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