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山东102个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
2006-11-10 |
|
|
|
免耕播种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 本报讯(通讯员 马根众)今年以来,山东省农机部门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了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大培训、大推广”活动,全省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示范推广、机械总量、实施面积和作业效益四大突破。据统计,2006年全省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县达到102个,小麦免耕播种机发展到1107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1.9万亩;通过免耕播种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示范推广有声有色。今年该省保护性耕作由过去单一的点上示范开始向面上扩展,呈现出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该省农机办专门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宣讲团,连续举办了3期培训班,对全省17个市和100多个县农机局长普遍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各市县相继成立了宣讲分团,重点对乡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知识培训。同时,继续在全省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层层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11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 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步伐,各级普遍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将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列为购机补贴的重点,优先报名,优先补贴,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今年全省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到1600多台,比2005年增长一倍多,其中小麦免耕播种机1107台,增长186.7%。 为实现保护性耕作的大发展,各地注重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大力开展合同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使小麦免耕播种步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成为秋季继玉米机收之后农机作业的又一新亮点。该省专门召开了秋季跨区作业协调会,把小麦免耕播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17个市的40多个县缔结对子,全省有600多台小麦免耕播种机参加跨区作业,占机械总量的54%。针对保护性耕作全面推广中农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机部门及早制定预案,对服务工作作出安排。“三秋”生产中,全省派出120多个农机流动服务队,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调试和维修机械。 “三秋”期间,全省通过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不仅推进了耕作制度改革和秸秆综合利用,而且还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小麦免耕播种较传统耕作方式减少作业工序4道,每亩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和化肥投入30元,实施免耕播种正在成为“三秋”期间农民的自愿选择,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争相用机的可喜局面。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